宜家這逆天的銷售額對中國企業意味著什么
很多媒體都說,2015年是中國家具行業血雨腥風的一年,又說真正的凜冬還沒到來。于是接下來的日子被繼續唱衰,“互聯網+”、“定制”、“家裝一體化”、“IPO上市”等潮流概念年年層出不窮,吸引眼球,成了空降的救命稻草。而在地球的另一端,瑞典宜家總部發布了2015年度報告,據稱“宜家2015財年總銷售額達319億歐元。與2014財年相比,宜家總銷售額(換算為歐元)增長了11.2%。可比門店的銷售額增長了5.1%,加上購物中心的租金收益,宜家的總收入達到327億,比2014財年增長了11.5%”——這其中,中國創紀錄地完成了105億人民幣的銷售額,同比增長18%。
節選自《2015年宜家財務年報》
洗牌,永遠沒有停止
實際上中國家居行業時刻經歷著洗牌。不管各類媒體有沒有唱衰中國經濟形勢,在中國生存的家具企業一直經歷著優勝劣汰,有一些面臨嚴峻的負增長,有一些依舊保持增長勢頭。洗牌就是紅海市場慘烈淘汰和藍海市場異軍突起又變成紅海的變化過程,而這永遠沒有盡頭。家具業的市場寡頭,大都是從藍海起家,逐漸撲滅紅海競品的優勝者——宜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寡頭,必須存在門檻
宜家成立至今已有七十多年,它起初就是發街頭傳單、打銷售電話、在倉庫里辦展銷會發展壯大而來。如今,它的傳單已經進化成宜家年度《家居指南》,打銷售電話已經變成增加客戶黏性的宜家會員俱樂部,當初的小倉庫更已變身為動輒7萬平方米的超級倉儲式賣場。面對這個航空母艦,我們興嘆的是它強大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內生進化力,它向全球7.71億訪客敞開大門的同時,也已在業內豎起高高的門檻:那就是構筑了穩固的渠道網點、健康寬泛的產品線和一站式購物環境,另外它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在業內首屈一指,這背后需要多么統一的文化基因和完美的頂層設計能力作為基礎啊!
▲1951-2016年度宜家《家居指南》封面展
▲宜家的超級倉儲式賣場
宜家,給我們什么啟示?
宜家進入中國市場18年,也是它單件產品售價持續走低、門店數量穩步增加、單店銷售額和會員數量激增的18年。它到底給了中國家居行業什么啟示?目前中國宜家的銷售額(約105億元人民幣)僅為德國和美國宜家(分別約為317億元人民幣)的三分之一,光這一點,我們足以相信,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未來內需市場將繼續擴大,中國城鎮大眾市場的巨大潛力遠非德國(甚至美國)可及,那么當有更多的消費者選擇購買宜家,中國家居行業足以相信:光是中國大眾家居市場的增量,足以支撐好幾個中國宜家了。
節選自《2015年宜家財務年報》
最后我們想提醒諸位業內人士的是,2015年宜家在國內完成105億時,還沒有做定制,尚未開通電商,更無上市計劃。
最新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給孩子穿的衣服,或將影響其未來的氣質和未來
- 劉潭服裝:襯衫的多種好用的創意改造
- 劉潭服裝:挑選安全健康的童裝的“四步法則“
- 劉潭服裝:感冒、落枕,原來就是一條熱毛巾的事兒
- 服裝加工如何避免面料損耗
- 服裝加工生產管理中的7大浪費(一)
- 服裝加工生產管理中的7大浪費
- 服裝加工:服裝生產如何把握品質控制的核心
- 針織裙是要席卷這年秋冬的
- 服裝加工:冷空氣突襲,你的秋褲穿了嗎?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正在加載...](/Skins/default/Img/processing_3.gif)